●●〇包子絕對是包子界的翹楚,是天津美食的代表特色之一,現(xiàn)在全國各地,不論是幾線城市,幾乎都可以看到掛著●●〇包子招牌的小店,這充分的說明了●●〇包子的名氣所在。
狗不理包子/資料圖
關于●●〇包子:
包子是比較受天津人喜愛的食物,這一點有史可查。乾隆年間的《天津論》里有“雙立園包子白透油”的記載。天津開埠后出版的《津門紀略》中,也記有侯家后狗不理的大包子,鼓樓東小車的小包子等食物。
有專家考證過,天津包子看不到山東大肉包子的影子,倒是與揚州湯包形狀相似,因此溯源其形,天津包子應脫胎于揚州包子,這也是漕運文化在天津的遺風體現(xiàn),天津早年甚至還有一個別稱就叫“小揚州”。包子吃起來方便簡單味道又好,所以深受碼頭工人、來往船工、小販等體力勞動階層的歡迎。所以周作人也說過,南方包子餃子是“點心”,而到了北方則成了飯菜合一的主食。
梁實秋的《雅舍談吃》中有《湯包》一文,其中寫到:“天津包子也是遠近馳名的,尤其是茍不理的字號十分響亮。其實不一定要到茍不理去,搭平津火車一到天津西站就有一群販賣包子的高舉籠屜到車窗前,伸胳膊就可以買幾個包子。包子是扁扁的,里面確有比一般為多的湯汁,湯汁中有幾塊碎肉蔥花。有人到鋪子里吃包子,才出籠的,包子里的湯汁曾有燙了脊背的故事,因為包子咬破,湯汁外溢,流到手掌上,一舉手乃順著胳膊流到脊背。不知道是否真有其事,不過天津包子確是湯汁多,吃的時候要小心,不燙到自己的脊背,至少可以濺到同桌食客的臉上。相傳的一個笑話:兩個不相識的人據一張桌子吃包子,其中一位一口咬下去,包子里的一股湯汁直飚過去,把對面客人噴了個滿臉花。肇事的這一位并未覺察,低頭猛吃。對面那一位很沉得住氣,不動聲色。堂倌在一旁看不下去,趕快擰了一個熱手巾把送了過去,客徐曰:不忙,他還有兩個包子沒吃完哩。”
●●〇包子的由來:
這篇文章可以看出天津人對包子的喜愛程度,同時也體現(xiàn)了天津人的幽默性格早已有之。特別是文中還提到狗不理,可見當時狗不理已經是馳名全國的包子品牌了。狗不理的歷史,其實也是一部天津包子的發(fā)展史。高貴友生于1841年,小名狗子,小時候全家從河北省青縣逃荒到天津。15歲時,高貴友到侯家后的劉記蒸食鋪當學徒。后來劉記蒸食鋪停業(yè),高貴友就在侯家后搭起一個小棚子賣包子。他做的包子真材實料,口味獨特,生意越來越火,常常忙得顧不上與顧客說話,所以人們開玩笑說:“狗子賣包子,誰都不搭理。”一來二去,這個包子攤就被人們稱為“狗不理”了。
今天的狗不理:
今天的天津包子,漸漸有種讓人愛不起來的感覺——狗不理價格太高,早已不再是平民美食;而街頭巷尾的包子鋪,走進去轉一圈,雖然包子味道、賣家的服務都可圈可點,但衛(wèi)生狀況卻也太太太讓人不能忍受了。聯(lián)想到上海的小楊生煎,盡管以北方人的重口味來說生煎的味道無法與天津包子媲美,但敞開式的廚房可以讓你看到好幾個白衣白帽白口罩的師傅守著一大盆餡包包子的場景,店堂收拾得干干凈凈,比較重要的是十幾塊錢就足以吃飽吃好吃到撐,這些基本要素人家都有了,難道還不足以讓愛包子的天津老百姓羨慕嫉妒恨嗎?記得去年看過一則新聞,說狗不理將開設低端快餐店——●●〇包子鋪,低端不低質,消費者在店內同樣可以吃到現(xiàn)場蒸制、價格便宜的●●〇包子。但比較后面一句卻是“人均消費50元可以吃飽吃好”,我暈,這個價格,高過麥當勞,氣死必勝客,仍然是把平民百姓拒之門外了啊!于是痛下決心,不蒸包子爭口氣,作為一個天津人,自己學會調餡和面蒸包子,才是王道!!!
比較后再說一句: